7月31日上午,达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晓华率队到通川区北岩寺社区调研“巴适民政、情暖达城”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通川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郝国钞陪同调研。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6户困难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残疾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和亲切关怀。调研组详细了解“巴适民政、情暖达城”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困难家庭对试点工作的建议。
调研结束后,胡晓华主持召开现场会。胡晓华指出,困难群众的需求不限于物质层面的基本保障,而是延伸到精神关怀、能力发展等更具人文关怀的维度。一是物资帮扶方面,动态更新《社会救助需求台账》,配套差异化服务清单,使救助工作始终紧跟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做到精准施助;二是精神帮扶方面,对于家中有特殊情况、服务对象无自理能力需要监护人照料的家庭,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更要关心照护人的精神状态,为照护人提供“喘息”服务,以减轻家庭内部照料负担;三是就业指导方面,秉持“授人以渔”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支持、技能培训等赋能服务,提升其职业技能,增加家庭收入。
胡晓华强调,社会救助作为民生保障的关键环节,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改革力度、政策温度。民政部门要提炼“巴适民政、情暖达城”品牌服务标准,形成涵盖流程规范、质量控制、风险预警的标准化模板,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操作指南。同时,探索品牌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路径,推动“巴适民政、情暖达城”从救助品牌升级为民生服务综合品牌,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相关科室、市救助管理站及通川区民政局有关负责同志,北岩寺社区及达州市天润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