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党组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担当作为、争创一流、服务群众、遵规守纪”要求,扎实推进“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全力打造“讲政治、讲学习、讲担当、讲奉献,有理想、有激情、有情怀、有作为”的“四讲四有”民政铁军,有力保障了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一、保持拼搏奋进姿态,担当作为抓落实。从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入手,学教结合、培根铸魂,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对标对表抓好整改。一是精心谋划推动。快速响应、迅疾行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市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成立工作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局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党员活动日等学习活动10余次,阶段性分析研判“四心”活动推进情况,组织开展“贴心服务帮果农 f 紧贴民心助振兴”、政策宣传、创文、防疫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持续推动“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在民政为民实践中落地落实。二是深入查找问题。创新开展“四问十查三提升”活动,对照检视个人问题110余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组织生活会、发布公告、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集相关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各界群众、民政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征集班子及成员“四心”作风问题意见建议4类36条(其中班子26条,班子成员10条),为推动整改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务实整改提升。聚焦检视查找的问题不足,针对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将10项重点工作纳入集中整改,结合实际实施“十大专项行动”,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落实责任科室和时限要求,按期看质效、按月督进度;局机关以科室为单元,锚定“争一流”目标,结合岗位实际制定负面清单、细化整改举措,实现面上问题整改与业务工作落实紧密结合,确保了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有的放矢、落地见效。
二、树立唯旗是夺雄心,勇争一流求突破。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打造培育特色亮点,勇争一流求突破。一是社会救助办理“提速”。稳妥推进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同步优化流程、精简材料、缩短时限,打造高效率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目前,已有102个乡镇(街道)实现权限下放,占比51%。试点地区群众申请低保、特困平均用时15天,急难型救助1天即办,办理时间比改革前减少22天,申报材料从10余项减少至2项,救助效率提升60%,经验做法得到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省民政厅充分肯定。二是县域片区规划“赋能”。做深做实做优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创新推进县域内片区划分“六图合一”,持续优化“一老一小”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发展融合推进、产业协同集成见效、服务联动便民惠民,打造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样板。万源市八龙片区、宣汉县南坝片区改革发展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成为示范标杆,“达川代办”政务服务品牌等40余项改革经验被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三是品质养老服务“添彩”。针对达州老年人口多、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现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达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条措施》,统筹发展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坚决关停“小散弱”机构19个,升级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3个,培育规上养老服务企业16家,建设医教养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1个,105所农村敬老院收归县级直管、直管率达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4个百分点),大竹县中心敬老院被推荐为全国养老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渠县“医教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做法入选全省“优质城市公共和社会服务品牌”优秀案例,在央视新闻精彩亮相。四是网上政务服务“增效”。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在“通达办”APP接入9个民政服务类端口,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扩面,群众有事掌上办、一网通办,极大提高办事效能,民政网上政务服务工作跃升至市级部门前列,“一网通办”综合排名连续七个月位居全市第一,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专刊推介。五是未成年人保护“有为”。充分发挥民政牵头作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强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落实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编制、人员,并划拨土地7亩、规划新建未保中心,投入资金2700万元、改造市儿童福利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建立未保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在大竹县试点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在宣汉县试点开展留守儿童“学校寄宿”,为未保工作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相关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三、胸怀人民至上理念,服务群众暖民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推动民生保障、民生实事、民政项目惠及于民、共享于民。一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落实民生兜底保障政策,较大幅度提高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达到685元、485元,比省定标准高5元;城乡特困标准达到890元、630元,比省定标准高6元。1—11月,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4.34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助352.5元、238.16元;开展临时救助1722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4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62人次330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3750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362万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交流推介。二是民生实事质效并进。全力办好省级民生实事,截至11月,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4.34亿元,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98人次;为9.6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0312.83万元;为3130名逝者家庭减免或补贴基本丧葬服务费用409.67万元;8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正在进行装修装饰和设备采购安装;15个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已全部签订协议、开展服务,拨付资金60.33%;大竹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已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资金拨付165万元,拨付比例55%。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进市级民生实事1项,从2022年4月1日起,为符合条件的达州市户籍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截至11月,共为10144人发放护理补贴375.725万元。三是民政项目有力有序。按项目建立“问题、责任、时限、措施、目标”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挂号建账、按月查账、到期交账”,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对项目进度滞后的地方采取“一对一”约谈、“发点球”函告县级党委、政府等方式进行督促,12个县(市、区)级民政重点项目(6个开工建设、3个加快建设、3个投入使用)均顺利推进,年内能如期完成任务。市本级市老年养护院(一期)、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市救助管理站新建项目和市儿童福利院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勘察设计,目前已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四、锻造民政铁军形象,遵规守纪强作风。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全力打造一流干部队伍、持续巩固亲清政治生态。一是实战练兵提升队伍素质。针对机关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短板弱项,组织开展业务大讲堂8期,讲政策、学业务、提能力,以讲促学、以学提能,解决了队伍本领恐慌、业务能力不足问题;开展文稿大讨论10次,通过赏析示范文章,讨论重要文件,查找文稿差距,交流个人心得,碰撞思维火花,有效提升文稿质量;围绕“我为推动达州民政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做一事”“开展‘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促进民政业务工作发展”等主题,组织开展写作大练兵5次,提升干部写作能力和应急能力,切实弥补了队伍建设短板弱项。在民政窗口单位开展“四比四看”服务活动,持之以恒强基础、严规范、抓落实、优作风,锻造勤廉敬业、“四讲四有”民政铁军,2名干部被表扬为达州市“决战先锋”。二是压实责任强化教育监管。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从严从实提要求、明责任、传压力,持之以恒纠“四风”,形成并压紧压实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推动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认真开展“涉网腐败”“借培训旅游”等专项治理,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建立暗访督导机制,定期督查暗访各单位党风廉政、作风建设和工作运行情况,对出现失误偏差的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健全重大事项报告机制,严实选人用人机制,共提拔重用12人、轮岗交流9人、调整岗位2人。建立正反典型通报机制,2项受到通报批评和5项受到省市表扬的工作,分管领导分别在党组会上作检讨和经验介绍。三是全力以赴筑牢底线底板。大力实施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高度重视民政服务机构防汛安全工作,民政服务机构避险能力不断增强;强力推进民政领域森林防灭火风险隐患排查,加强群众祭扫安全保障,引导群众文明祭祀,相关做法在央视新闻频道宣传推广。强化疫情防控督促检查,指导各类民政服务机构认真落实人防、物防、环境防措施,确保了民政服务机构内“零感染”;牵头开展风险人员社区排查,筑牢织密了疫情群防群控社区防线;建立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开辟“救急难”绿色通道,紧急情况下实行容缺办理、承诺办理、远程无接触办理,对突发紧急困难由乡镇直接即时救助,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冲击影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开展新任及轮岗交流干部廉政谈话、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教育引导干部存敬畏、知戒惧、守底线、树形象。在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和市委常规巡察中,均未发现干部个人廉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