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等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第074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建议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的问题
2017年以来,我市达川区作为全国、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建立起社会救助大平台,为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2018年,我市开发建设达州市社会救助系统,强化与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本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但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综合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信息系统国产化适配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落实,对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组织研究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事宜,我局协同市数字经济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等部门对平台建设工作多次进行调研论证。为进一步统筹救助资源,优化救助流程,提升救助质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0〕18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委办〔2020〕24号)精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数字赋能、一网通办要求,坚持集成叠加、互联共享理念,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增强社会救助信息化服务能力。
二、关于建议调整救助审批流程的问题
一是降低申请门槛。简化申报资料,降低困难群众申请门槛,群众申请低保、特困等救助只需提供社会救助申请承诺书、身份证件、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调查核对授权书三项资料。申请其他救助事项,应实行低保、特困审核确认结果互认,最大限度简化申报资料。
二是避免多头申请。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应当统一受理群众现场求助、统一受办线上求助申请,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完成确认和转办,不再让群众到各救助部门反复提交资料、多次申请,并通过规定渠道及时向申请人反馈结果。
三是优化救助流程。通过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统一受理群众现场求助、统一受理线上求助申请,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完成确认和转办,不再让群众到各救助部门反复提交资料、多次申请,避免群众多头跑路,针对公示无异议的,不再开展民主评议,按规定及时纳入救助。
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市民政局于2021年6月底下发了《关于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试点低保确认权下放乡镇改革工作,审核确认时间由原来37个工作日降至15个工作日。在大竹县庙坝镇开展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确认权下放,各县(市、区)民政局也可选择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开展低保、特困等救助事项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试点,压实党委政府责任,缩短救助时限。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各地已按照不低于人均1元的标准向乡镇(街道)预拨临时救助备用金,确保及时救助。
三、关于建议加强基层救助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
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将社会救助服务中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经费从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专项经费中列支,支出比例不超过上年度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支出总额的3%。探索驻村干部包片包点,作为社会救助入户走访等相关工作第一责任人;将村社干部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试点县(市、区)民政部门购买服务,负责抽查新增对象不低于30%,以及县民政局对社会救助系统中每月新增救助对象实行100%的线上核查,对备案管理对象、举报投诉对象进行100%抽查,“一卡通”拦截等存在重大疑点的对象要进行100%的实地调查核实,落实“三个100%”制度。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民政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民政局
2021年8月6日
(联系人:社会救助科周芋汐电话:214806913547268015)
抄送:市委目标绩效办、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协社法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