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第072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1-11-08 16:07:21

彭波委员:

  你在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07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始终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兜底性工作抓紧抓实,坚定兜住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总体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截至2020年底,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困难群众4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7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4.7%,11万余户贫困家庭通过政策兜底实现同步小康。

  一、关于“搭建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的问题

  在长期的社会救助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手段是实现“精准、高效、温暖、智慧、阳光”救助的重要途径。2017年以来,我市达川区作为全国、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建立起社会救助大平台,为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2018年,我市开发建设达州市社会救助系统,强化与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基本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但随着社会救助制度综合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信息系统国产化适配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落实,对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组织研究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事宜,我局协同市数字经济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等部门对平台建设工作多次进行调研论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数字赋能、一网通办要求,坚持集成叠加、互联共享理念,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增强社会救助信息化服务能力。

  二、关于“建设社会救助服务终端”的问题

  目前,我们已初步开发建设了社会救助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具备社会救助申请和查询功能,并与我市社会救助系统和“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连通,群众可以通过移动端提出救助申请和查询办理进度。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群众需求和平台建设要求,优化简化网上申办流程,拓展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技术功能,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

  三、关于“加强公开公示”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公开公示工作,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法规范公开公示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接受群众监督。2014年,我们制定《达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专门对社会救助公开公示的地点、形式、内容、期限等作了具体明确规定。今年,我们制定《关于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审核前公示和确认后长期公示再次进行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按照职责做好公示公开工作。同时,我们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以及印发政策汇编、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真正让群众知晓政策、条件、标准、流程,推动实现阳光救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公开公示制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政策宣传,积极营造扶弱济困、自立自强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关于“扩大社会参与”的问题

  社会力量参与是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近年来,我们通过政策引领,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依托慈善平台,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开展慈善助学、助医、助困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和困境人员渡过难关。二是积极引导社工志愿者参与。在乡镇(街道)试点建立社工站,培育发展社工机构,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将社会救助纳入社工服务、志愿服务重要内容,引导社工人才、志愿者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出台《达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实施办法》,支持各地按照不超过上年度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支出总额3%的比例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着力解决基层救助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大竹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协理员83名,明确村(社区)社会救助信息员443名,基层救助工作力量得到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县(市、区)用足用活有关支持政策,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拓展参与渠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民政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民政局

                                       2021年8月6日

  (联系人:社会救助科周芋汐电话:214806913547268015)

  抄送:市委目标绩效办、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协社法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