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莲等代表:
你们在市人大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的建议》(第289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我市对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进行了安排落实。一是提出工作要求。下发了《达州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全市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通知》,对全市社工服务站建设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地按照“省级资金奖补一批、市、县整合资源自建一批、城乡社区建设试点示范建设一批、依托民政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利用现有场所赋能一批”等“五个一批”的要求,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补助资金,整合利用本地资源,整合城乡基层治理试点、志愿服务站建设等工作,合力推进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到2025年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二是大力组织实施。及时组织省级社工站项目申报,共争取通川、达川各建设社工服务示范项目2个,省级补助项目资金80万元。同时,按照示范引领、试点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2021年围绕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三社联动”机制,在通川区、达川区、高新区各建设1个市级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各县(市、区)也自主确定了街道(乡镇)或社区建设打造县级社工服务站(室)。目前,市、县级社工服务站(室)建设正在有序推进,4个省级社工服务站已完成建设任务,引入社工机构组织开展了“幸福情暖老人心”、国学课堂、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儿童趣味学习辅导、亲子手工制作、救助困境儿童、义诊义剪等服务活动20余场次,惠及周边群众3000余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争取省厅支持和投入,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全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到2025年实现全市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
二、立足基层,推动社区干部社工化进程
近年来,我市在社区干部社工化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下足了功夫。一是强化机构培育。规范社工服务机构登记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从事社会工作服务,达州市社工机构从无到有,逐年递增。截止目前,全市有专业社工机构15家,其扶助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辐射到周边社区、村社、学校等,深受群众欢迎。二是拓展服务平台。在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动员有关社工机构入驻,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站)等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城乡社区服务、拓展了社会工作平台,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印发《关于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达市组通〔2021〕58号),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和专业技术职称覆盖计划,县(市、区)适时面向高校遴选一批社工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就业,面向社会招聘一批社工专业人才,在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培育一批助理社工师、社工师,岗位历练储备一批优秀年轻社区专职工作者,5年内每个城市社区、10年内每个场镇社区的专职工作者中至少有 1名取得助理社工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加大社工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举办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前培训4次,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水平考试200余人次,获得职业水平证书8人。换届后,通过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街乡兜底培训,对3783名社区工作者进行全覆盖培训;通过择优遴选、公开招聘、定向培育、岗位历练等方式,培养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2276名。四是发挥人才作用。依托社工组织和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了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社区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减压与心理疏导等服务;会同人社、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了“童伴妈妈”项目,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情绪疏导等服务,会同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养老服务、扶贫帮困、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等社工志愿服务,满足了城乡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工社工人才培育培养,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和专业技术职称覆盖计划,进一步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社会工作专业素质。
三、加大投入,强化社会工作扶持保障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投入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级财政在2015年已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并将各地街道(乡镇)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站纳入规划中,督促各县(市、区)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资金保障,2021年已下达福彩公益金30万元,试点建设达川区、通川区、高新区的3个市级社工服务站(室)。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达州市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园和达州市社会组织孵化园建设,为入驻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水、电、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条件,助力社工机构健康发展。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加大对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导社工机构积极参与、主动承接社工站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社工机构承接购买社工站服务项目9个(省级6个、市级3个),项目资金达15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社工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扶持,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和运营的长期化、持续化、专业化。
四、有序推进,规范打造社工服务平台
按照《达州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全市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市社工服务站需依托街道(乡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室外或室内显著位置挂设带“中国社会工作”标志的“社会工作服务站”标牌标识,结合实际配置必要的工作场地和设施设备。省级社工服务站专业人才按省上要求配置,市级及以下街道(乡镇)社工服务站配备至少1名持证专职社工师(省级需至少3名)或数名兼职社会工作者以及若干志愿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并建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目前我市已建成的各社工服务站均符合以上要求并实现了有序运营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督促指导,推动社工服务站建设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五、务实举措,激发社工人才生机活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发社工专业岗位、落实岗位薪酬,工作成效初显。一是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不断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设置力度,在民政领域设置了老年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服务、儿童家庭寄养等社会服务岗位,共在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社工岗位101个,已陆续实现按岗聘用。二是落实社工岗位薪酬。全面落实社工人才薪酬,新转岗位聘用的社会工作师月工资总额与其原先工资相比实现大幅增长,极大地激发了全体社工人才的工作热情。三是完善评价管理体系。印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级管理分类评价实施方案》(达市民函〔2022〕118号),要求各相关部门采用职业水平评价、岗位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和综合评价。探索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印发《关于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达市组通〔2021〕58号),设立“四类15级”岗位等级序列,将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与岗位类别、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学历层次挂钩,对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在基础等级上分别提升1级、2级、3级,对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专业技术职称的,在基础等级上分别提升1级、2级、3级,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专业教育、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相衔接的社会工作长效教育培训体系,并进一步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为社工人才争取更多的激励政策。
再次感谢你们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达州市民政局
2021年8月16日
(联系人: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张海容,联系电话:2122986,13088152733)
抄送:市委目标绩效办,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人大社会委,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